对于气候区划特征和全国气候区划7个的相关题,想必不少人都想了解,就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东部与中部,气象学家如何监测和识别厄尔尼诺现象?结果却有所不同。此外,观测到海水温度异常的不同区域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早期的研究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最先发生变暖的地点来划分区域;其他研究则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时间来划分区域。但后来发现,厄尔尼诺的这个定义不够严格。因此,人们开始利用厄尔尼诺事件高峰期海水温度的异常分布进行分类。当然,这并不是最终的结论,科学界对更客观划分方法的探索仍在“进行中”。
2017年,中国气象局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标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识别方法》,与上大多数国家的监测指标一致,但具体数据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该标准重点区分东部型和中部型,——采用东部型指数和中部型指数来确定事件类型。
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若IEP绝对值持续3个月以上为05以上,则判定为东部型现象,若期间ICP绝对值为05以上,则判定为东部型现象。厄尔尼诺事件,判定为05以上持续至少3个月,后续事件类型判定为中间型事件。如果一个事件同时包含上述两种情况,并且两种类型之间存在转化,则确定该事件的峰值所在的类型。一种定义为事件的主体类型,另一种定义为非主体类型整个事件基于事件主体类型的类型。
这个讨论考虑到了东部类型和中部类型的区别,但有必要仔细区分两者,因为它们对我国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科学分类使科学家能够对不同类型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例如,中部厄尔尼诺现象对南美洲、北美西海岸甚至日本和新西兰气候的影响可能与东部厄尔尼诺现象完全相反。当中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美国西部地区经常出现冬季北干南湿的“跷跷板”气候格局。当东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影响。冬季气候潮湿。
东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日本东部地区从同年秋季到次年夏季出现较大降水异常,降水异常面积随季节变化。但一旦发生中部厄尔尼诺现象,日本大部分地区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并不显着,季节差异较大。此外,东部型东北、西北地区降水偏少,长江流域降水较多;中部型则东北、西北地区降水偏多、偏少。长江流域正在下雨。
回顾历史,没有两次厄尔尼诺现象是相同的,对我国的影响取决于一年中的季节过程和多个系统的整体配置,所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极端天气来袭时,如何有效应对和降低风险,需要每个人思考和行动。
作者李谦、陆婷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
审稿人辛鑫,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副主任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气候区划特征,和全国气候区划7个对应的一些相关话题,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