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知道关于防疫怎么做?钟南山院士打疫苗,不焦虑,不躺平!的题,本文章对这次疫情中的钟南山这类的题进行讲解,希望大家支持!
中国日报,12月16日。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教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抗疫讲座上讲课新冠状病流行动态和应对措施。讲座由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生教授主持。
“小时候,我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区,也就是当时的岭南大学校园,住了10年。怀石堂、马岗顶……这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也让我对中山大学怀有深深的敬意。很感人。”虽然钟南山院士因意外受伤未能来到中山大学南校区怀石堂,但他亲切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在场师生的距离。
钟南山院士的父亲钟世藩曾任教于中山大学前身之一的岭南大学。著名儿科医生,“中山医学”“八金刚”之一。母亲廖月琴曾任中山大学肿医院副院长。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钟南山院士引用多方消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总结了近两年来我国抗击疫情取得的成就,系统分析了第二波疫情的特点全国范围内的Omicron疫情,并介绍了奥运疫情。根据美光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就如何加强个人防护提出了建议,也对大家关心的抗疫热点题进行了澄清。
中国抗疫成果获得认可
“两年来,我国抗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认可。”钟南山院士表示,202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介绍了全四个不同国家采取的预防措施。我国“强防控”策略被列为选择。
钟南山院士解释,我国抗击疫情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疫情防控攻坚战,第二阶段是外防导入和内防反弹,第三阶段是引进Omicron之后。从数据看,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约2年时间,我国确诊病例增加不到2万例,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西方国家。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非常难得,正是因为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实施了全国联防联控、加强重点公共场所管理、推进疫苗接种等有效措施。
钟南山表示,一开始,野生株的致死率很高,而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从传染源头切断传播链是最有效的办法。采取强有力的防控策略,使我国成功保护了数千万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免受病侵害,同时为疫苗研发赢得了时间。
Omicron的传染性越来越强,但致病性却大大减弱
“目前,该国正在经历第二波Omicron疫情,其特点是传播性强。”钟南山表示,回顾新冠疫情三年,在奥米克龙株出现之前,我国累计新冠感染人数为10万人。约465人,病死率为465人。Omicron进入中国后,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约25万例,累计感染人数近170万例,病死率率为0.24,最近已接近0.1。
钟南山院士认为,Omicron在不断变异,传染性越来越强,但致病性却大大减弱。早期,新冠病的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气道和肺部,但经过两年的变异,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从全国趋势来看,Omicron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明显上升。
钟南山院士分析了今年9月以来广州、北京、重庆、郑州等国内城市的疫情情况,认为新型冠状病疫情的病死率与流感接近。
缺乏证据表明Omicron病“北强南弱”
目前网络上有传言称,北方的Omicron病株比南方的病株更强。对此,钟南山院士表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目前,广州等南方地区流行的菌株是BA52;北京等北方地区流行的菌株BF7是基于BA52的突变菌株。总体而言,两种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钟南山院士表示,北方株的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患者感染后第二天就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有些人出现咽干、咽痛、干咳、头痛、发烧等症状,属于轻症患者。他指出,高烧和身体疼痛让患者非常不舒服,但这与严重和轻微的医疗状况不同。剧烈疼痛并不意味着剧烈疼痛。
“哪些地方较弱,哪些地方较强,主要是凭个案的感受,恐怕没有科学依据。”钟南山院士表示。
“朝阳夕阳,不如共阳”的观念不可取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早阳性晚阳性,大家一起阳性比较好’。这种观念不可取。因为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感染,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扰乱社会秩序,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的出现。”钟南山院士说。
年轻人感染COVID-19的严重率很低,医疗资源可以释放给更需要的老年患者。
“年轻人感染COVID-19后的严重率很低。如果感染后自我健康监测没有出现预警症状,可以继续在家隔离,并向老年人释放更多发热门诊和急诊资源但如果自我隔离后健康监测出现可疑预警症状,仍需及时就近就医。钟南山院士表示。
“疫情高峰期,有老人居住的人也应接种疫苗和加强注射,自觉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避免感染。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自行采集抗原,及时检测,如果呈阳性,应自我隔离,减少与家中老人接触。”
“重阳节”概率不高
如果转正的话还会转正吗?钟南山院士援引一项前沿研究表明,Omicron感染对OmicronBA4/5的再感染保护率高达78%。感染一次Omicron株后,一年内再次感染时仍有762种症状。保护率。“这实际上就像是又注射了一针疫苗,我们产生了天然的免疫力,然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抵抗病。”钟南山院士表示。
建议加强异种疫苗接种
钟南山院士指出,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型冠状病的关键。接种同样的疫苗,预防感染的效果不会增强太多,但预防重症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接种三剂或三剂以上疫苗可增强保护作用。与同种疫苗相比,接种异种疫苗将大大增强对感染和死亡的预防作用。
“目前,我国已研发出新型冠状病灭活疫苗、腺病载体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疫苗。在两剂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再研制一剂腺病载体疫苗或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疫苗疫苗的效果将显着增强。”钟南山院士特别呼吁加强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疫苗保护。除非您患有特殊疾病,不适合接种疫苗,否则应尽最大可能进行疫苗接种。
钟南山院士加强个人防护的8点建议
尽管奥米克龙的严重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钟南山院士提出个人防护8点建议
加强防护;
不要害怕感染;
大多数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
注意在家定期进行抗原检测;
如果持续发烧,必须去医院;
患有常见慢的老年人也应接种疫苗;
无需囤积药品;
“老药新用途”必须经过严格检验。
“没有疫情的学校要正常开展线下教学”
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十条”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对于没有疫情的学校,要正常开展线下教学活动,校内超市、食堂、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学校,钟南山院士建议,科学准确划定风险区域,在风险区域外保持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减少疫情给师生带来的不便。他还建议,要完善校地协调机制,结合各级学校特点,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
讲座结束后,钟南山院士还与中山大学师生积极互动,解了大家提出的题。
钟南山院士表示希望“相信明年初,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开放、阳光、乐观、充满活力的社会!”
“钟院士的讲座让我们对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有了更加准确、深刻的认识。我们要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人’的健康理念,确保个人防护‘不放松’”,配合防疫。”“不落后”,自觉自律,“不马虎”,营造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科学自救、互帮互助的良好校园氛围!”陈春生书记讲座结束时说道。
本次讲座是“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活动之一,由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以及全国高校多个教育媒体同步直播,吸引超过7000万人在线观看。
关于防疫怎么做?钟南山院士打疫苗,不焦虑,不躺平!和这次疫情中的钟南山的话题,诸位还有哪里不了解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