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想知道大范围高温来袭这份高温天气防护指南请收好和一些关于高温天气该如何处理衣服的题,下面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吧!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今天到17日,北方大部地区将经历周期性高温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高温持续2-4天,高峰期在15-16日。京津冀地区日最高气温38-40。上述地区人群需注意避暑、防晒,做好补水降温工作。
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
今日华北平原高温将快速发展,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明天,高温幅度将达到近期最大。陕西关中、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河南大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等地,其中河北地区将出现35以上高温。河南南部、豫北、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周五至周日,高温区向北收缩,东北南部地区也将出现高温天气。
本轮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华北平原多地高温可达4至6天。北京、石家庄可能出现持续高温。此外,部分地区高温强度较强,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等地局地高温强度可能为同期罕见。
气象专家提醒,北方地区天气炎热。老人、儿童或体质虚弱的人应尽量避免下午高温时段外出。同时要注意防暑防晒,做好补水降温工作。
炎热天气防护指南
如何定义炎热的天气?
如何保护自己?
一起来了解一下炎热天气的防护指南吧
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高温日持续三天以上的,称为高温热浪。
高温的形成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密不可分。最典型的就是副热带高压。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普遍存在下沉气流。一方面,下沉的空气会被压缩并升温,另一方面,向上的运动较弱。云层不易形成降雨,因此高压区内以晴热少云天气为主。
除了自然因素外,高温天气的形成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变暖,极端高温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
此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显着。所谓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内人工热源、绿地面积减少、地面性质变化等因素,导致市区气温明显高于邻近郊区的现象。
大热天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为什么距离烧烤仅差一撮小茴香,气象部门公布的实际气温却不是很高?
事实证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除了温度本身之外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湿度、风速、太阳辐射、衣着甚至心情等。例如,当气温为356摄氏度时,如果相对湿度为45,人体就会感受到40摄氏度的高温。如果相对湿度达到65,体温就会接近50摄氏度。持续的高温天气会使人体感到不适,降低工作效率。中暑、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当您在炎热的一天感到肿胀和模糊时,请尝试以下预防中暑的技巧
在穿衣方面,最好选择宽松、透气、吸汗的衣服,并一定要勤洗、勤换;
饮食方面,应适量饮用淡盐白开水、花草茶、绿豆汤等。不要贪吃冷饮。饮食宜清淡,不宜吃剩菜;
日常生活方面,适当增加午休时间,保证睡眠时间。身体大量出汗时不宜洗冷水澡。请勿将风扇长时间直接对着身体吹。进出空调房间注意适应室内外温差;
出行方面,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不要在10点至16点之间烈日下锻炼。外出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遮阳伞、穿浅色衣服、带足水和防暑药品等。
本文讲解关于大范围高温来袭这份高温天气防护指南请收好和高温天气该如何处理衣服的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