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去年财政运行经受疫情等因素冲击,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部去年财政运行经受疫情等因素冲击,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这样的题想必大家都比较想知道,关于疫情期间税收困难这样的话题,一直是大家很想知道的,让小编为你揭秘案吧!

新京报3月2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我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为全文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雨飘摇的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艰巨繁重,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贯彻落实必须满足安全住房和发展要求,统筹国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保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疫情冲击化解突发因素,稳步提高发展质量,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价格基本稳定,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保持大局稳定。

财政部门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稳经济见效一揽子政策及后续措施、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将提高其有效性,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可持续性。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加强对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的分析研判,加强财力协调。全年国家预算执行与经济发展基本匹配,为高效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一是各项财政政策早快出台,促进宏观经济市场稳定。大规模增值税抵扣退税政策不断扩大和加快。上半年,大部分政策已经落地。对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押金,实行减免。开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一揽子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退税、递延税款超过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抵免约246万亿元并已实现退款。力度是近年来最高的。来到最大的那一个。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依法用好5000亿元以上专项债限额空间,促进扩大有效投资。

二是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时安排补助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应对本地疫情,全力保障疫苗接种、患者救治、医务人员临时工作补贴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行业进行定向支持,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继续落实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政策,提高企业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可偿还比例,稳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免收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分阶段支持困难高校毕业生延期还本付息,保障基本民生。强有力的保证。

三是加大金融资源投放力度,切实保障基层金融平稳运行。中央通过增加专项收入转移支付、安排一次性转移支付等措施,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与县区金融运行密切相关的基金尽可能纳入直接范围,基金规模达到41万亿元。加强地方财政运行监测预警,支持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和中小银行风险,保障楼房交付、稳定民生。

四是支持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022年食品、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将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针对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等影响,分三批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400亿元。落实“一喷三防”补贴,支持夏粮小麦由弱转强恢复,及时追加资金支持抗旱减灾,确保秋收。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创新调控轮换保障供应。保障重要能源资源供应和价格稳定,对保暖保供重点企业和地区给予一次性励补贴,实行煤炭进口临时税率为零,研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用于煤炭生产。加大对三大航空公司的注资力度,分阶段落实国内客运航班运营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一批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做强做强链条,促进运输物流畅通。

2023年,财政部门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制度理念,堂堂正正、创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量有效提升和数量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等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财政运行经受住疫情等因素影响,但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种突发因素的综合影响,财政运行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一季度经济运行相对平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进入二季度后,受疫情复发和形势变化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加大,大规模增值税退税政策实施,导致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随着稳经济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经济下滑态势得到遏制,加上大规模退税政策的实施,下半年财政收入形势有所好转。8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增长56%。9月份之后,增速进一步回升。总体来看,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同比增长06%,扣除超额退税因素后增长9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8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扣除超额退税因素增长131%。59.

2022年,全国税收收入将减少35%,但扣除退税因素后将增加66%。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值税退税政策大规模实施。税收收入一度大幅下降。下半年,随着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及后续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总体恢复,各地相关税收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年。其中,扣除退税因素后的国内增值税增长45%,国内消费税增长203%,企业所得税增长39%,个人所得税增长6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154%。车辆购置税下降319%,主要是6月1日起对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出口退税16258亿元。考虑往年结转资金使用等因素,全年实际办理出口退税18678亿元,有力促进了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2022年,全国非税收入增长244。其中,中央非税收入增长9.65%,主要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利润上缴国库、专门机构,以及因原油价格上涨而增加的石油专项收入。扣除上述特殊因素,中央非税收入增长3左右。地方非税收入增长178%,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以及矿产资源相关收入增加,带动地方非税收入增长。地方非税收入增长143个百分点。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落实各项减费缓缴政策,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整顿,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41。

保持财政支出规模,对重点领域给予有力支持。

中央加强财力统筹,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门机构,上缴近年来利润结余,依法调入预算稳定基金,保持适度支出强度。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超过2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工程,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2022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交通、科技支出分别增加81、55、178、53和38。

坚持加强党政机关管理,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要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从紧的生活要求,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建立节俭的财政保障机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比上年下降35%。加强“三公事”资金管理。2022年,中央“三政”经费继续只减不增。严格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和调整,严禁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严格规范资本资产使用,优先安排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等支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建立住房紧张题长效机制,按季对中央部门住房紧张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相关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同时,指导督促地方财政部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宝贵资金用于重点发展领域和民生需求。

二、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努力稳定宏观经济市场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直接响应市场主体需求,创新政策实施工具,及时果断落实减税、退税、降费、和费用延期,以及新的综合税费。支持政策、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及后续措施分批推出,财政宏观调控有力有效,在支持企业纾解困难、保市场主体就业、助力稳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宏观经济市场。

大规模实施减税退税,降低成本。

一是大规模增值税退税政策加快实施。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退税力度。2022年3月,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6个行业纳入政策实施范围。7月份将进一步拓展至批发零售行业。对7个行业增量税收抵免按月全额退还,现有税收抵免一次性全额退还。现有大中型企业退税实施时间将大幅提前。其中,小微企业留存税额在2022年4月30日前集中退还,2022年6月30日前集中退还。中小企业留存税额在6月前集中退还。2022年12月30日,大企业留存留抵税款于2022年6月30日前集中退税,退税时间提前至6月1日,6月30日前集中退税。大部分退税将在上半年实施。全年增值税退税共退回纳税人账户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超额退税规模的38倍。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小规模纳税人分阶段免征增值税。“六税两费”减免适用范围扩大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四季度,缓缴耕地开垦费、污水处理费等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征收滞纳金。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及器材税前扣除力度。缓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税费。全年新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退税缓缴金额超过17万亿元,占总规模的40%左右。

三是推动企业有效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购置设备、器具可在税前加计扣除100元。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率提高至100%。对目前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为75的企业,2022年第四季度将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企业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支出高校和政府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的,按实际发生额在税前扣除,可加计扣除100元。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经费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是特殊困难产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服务以及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快递收寄服务免征增值税。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企业暂停预缴增值税一年。继续实施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扣除政策。鼓励各地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

五是保障民生、促消费、防风险得到有力支撑。出台支持居民购房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物坏账清偿定期给予税收优惠。对20升及以下排量不超过30万元的乘用车,分阶段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上述税收政策措施出台早、快,形成组合效应。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缴税款超过42万亿元,为近年来最多。其中,累计返还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抵扣退税246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超8000亿元,新增减费超2000亿元。办理缓缴税费超过7500亿元,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居民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保费政策,渡过难关。

一是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的政策延续一年至2023年4月30日。

二是对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实行阶段性缓缴。对餐饮、零售、旅游等22个困难行业和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分阶段缓缴社会保险费。

三是落实职工医疗保险单位缓缴政策。2022年7月起,在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缴纳6个月以上的协调地区,对中小微企业实行三个月单位缴费缓缴政策。延期给付不影响被保险人正常报销医疗费用,也不影响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权益。政策落实直达市场主体,无需申请即可享受。

加强稳就业和保就业支持。

这个文章主要是讲解关于财政部去年财政运行经受疫情等因素冲击,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和疫情期间税收困难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各位网友。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