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休、补休傻傻分不清?待遇差别可太大了这些题想必大家都是比较想知道,以及劳动法关于调休这样的话题,让小编为你揭秘案吧!
朋友多
我已经上课好几年了
但是,带薪休假和补休还是有区别的。
无法区分
实际上
这个差别还是蛮大的
如果你无法区分
向下看
调整休息,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调整作息时间。从我国现行规定来看,国务院有权调整全民的休息时间,企业也有权调整企业内部的休息时间。
国务院“调整休假”全民
国家层面的“调整假”实际上主要用于节假日期间的轮班休假。它是指将特定的公共假期移至另一个时间。这与“补休”性质不同。“调整节假日”是指国家运用公权力直接改变公众假期的日期,将不属于公众假期的日期直接改为公众假期。
从2001年开始,为了促进假日经济,国务院开始将不连在一起的公众假期和法定节假日调整为连续假期,形成春节、五一、国庆7天长假。这就是国家层面的“调整”。
2001年以后,基本上每年国务院办公厅都会发布通知,告知公民每年的放假日期。自2008年起,由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假期的增加,五一假期不再调整为7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2019年劳动节放假安排的通知》规定,放假时间为2019年5月1日至4日,共计4天。4月28日、5月5日上班。
地方政府的“调整”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地方政府也会采取“调整假期”的方式。当然,调整工作时间原则上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无权自行决定。
例如,2016年G20杭州峰会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行,为了“保证与会各国代表团顺利抵京回国,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的影响”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杭州市政府决定,9月1日至9月7日放假,共7天,覆盖市区9个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杭州的。
企业内部“请假调整”
特殊工时制度中的“调整休息日”《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审批办法》第六条规定,对于不定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对采取休息措施的职工,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的有关规定,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流休息的方式。在确保员工健康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保障员工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从上述规定可知,对于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员工,企业可以采用带薪休假的方式保障员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补休,顾名思义,就是弥补休息时间。就是说,当你该休息却没有休息的时候,你会用事后的其他时间来弥补该休息而没有休息的时间。
“补休”的主要目的
“补休”一词,根据1959年《劳动部关于试行企业单位职工加班、事假、病假、停工期间工资若干规定的通知》1959年,可以追溯到1956年劳动部2016年5月出台规定工人每天在规定工作时间以外加班的,按其小时工资的150发工资;原则上,节假日加班的工人应给予同等的补休.
也就是说,自从我国劳动部门正式文件出现这个词以来,“补休”就被用来弥补公共假期加班的情况。
法律规定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将“补休”写入法律。《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休息日安排工作,但无法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人民币200元的工资。工资补偿。
因此,根据劳动法规定,“补休”是为了弥补劳动者在休息日正常工作中损失的休息时间。补休时间应等于加班时间。
可以用“补休”代替
法定节假日有加班费吗?
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低于工资150元的工资报酬;安排劳动者在第二个休息日工作且不能补休的安排职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元的工资报酬;安排职工在第三个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元、300元的工资报酬。
上述三种情况中,只有第二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工资。对于“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安排劳动者法定节假日上班”的情况,用人单位必须按照上述标准支付加班工资,不得以安排补假的方式抵消或者规避。
尤其是法定节假日具有不可替代性,补休不能弥补劳动者应享有的法定节假日的相关权利。
互动时间
当有选择的时候
你会选择补休还是加班费?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综合丨深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本文介绍调休、补休傻傻分不清?待遇差别可太大了,以及一些劳动法关于调休对应的知识点就解完了,希望对诸位网友能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