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网友都关注了互联网裁员,大厂躺平,伤害了谁?和一些关于上海企业疫情裁员率的热门话题,但是都不是特别了解,那接下来听小编的讲解吧!
简介大企业纷纷裁员、下岗,伤害中国未来10年的创新驱动。
文李成东
各种裁员传闻是疫情期间京沪最冷的黑色幽默。互联网全盛时期流行的一句话“我在美国,我刚下飞机。”变成了“我被困在家里,我刚刚被解雇了。”
2021年至今,每次“xx大厂裁员”上热搜,对于每一个靠这份工作维持现在生计和未来未来的农民工来说都是一种精神折磨。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消退,大家都心知肚明。
海豚智库质疑的企业普遍反馈是“50家是不可能的,但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无法产生用户数据和收入,亏损较大的部门,本轮将被砍掉。””
事实上,无数个人命运未卜的背后,是整个行业对未来增长的悲观预期裁员、砍掉那些没有盈利希望、可能让财务报告难看的业务。这意味着互联网,尤其是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在战略性地放弃增长和创新,而选择保守和“盈利”。
此轮裁员对创新的真正影响可能要到3到5年后才会显现。
互联网“裁员潮”
海豚智库所知的一家工业互联网公司在4月底发布了营销职位,两天内就收到了200多份简历,其中包括来自新浪、百度等大公司简历的高学历从业者。
“它太复杂了。”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海豚新闻。看到这么多简历光鲜亮丽的人来求职,而且找工作的过程如此复杂,他对自己的职位和地位感到没有安全感。
谈及“裁员”,他表示,自己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现金流良好,暂时不会大规模裁员。然而,今年3月,该公司决定砍掉一项仍在发展且无法盈利的业务,并取消了相关招聘计划。今年4月,HC被冻结,新公布的职位是因为一名重要老员工辞职,被迫重新招聘。
“HC冻结”是2022年传统求职季的“金三银”,实实在在的互联网行业热词。2022年互联网招聘季可能是近三年来最冷的招聘季。
据第一财经报道,来自招聘BOSS直聘的消息显示,今年春季,互联网行业招聘规模仍在增长。但13%的同比增速处于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所谓的“互联网裁员潮”远没有一些媒体渲染的那么可怕,“裁员50人”也不会发生在2019年。规模很大。然而,在职员工数量和招聘员工数量是公司经营状况的一面镜子。新招聘员工数量的减少意味着行业正在自发萎缩、“扁平化”,对未来增长的预期趋于谨慎和保守,从而创新被部分放弃。
企业“活不下去”,但自2021年12月以来,互联网招聘拉勾网的用户数量却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3月,超过276万用户失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1%。这些人主要来自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成都,主要分布在消费生活、、人工智能三个行业。
除了互联网行业的人员离开外,2022年春天,几乎被“双减”淘汰的教育培训行业和处于下行周期的房地产行业都出现了裁员和人才外溢。除了原来工作的行业外,不少求职者也涌向了互联网。
不过,其他行业的裁员远没有媒体头条“A股上市公司裁员90万人”可怕,溢出到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数量也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大。例如,中国天鹰此次裁员44,898人,裁员比例为7,455人,原因是出售其海外子公司Urbaser100的股份。剔除这家海外子公司,中国天鹰2019年至2021年员工人数增加2711人。在裁员前20名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由于行业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比如新希望、正邦科技就是因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房地产行业,蓝光发展、阳光城等债务逾期,亏损巨大。裁员9982人的海航科技属于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航空业。
虽然互联网“裁员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但从人才供需角度来看整个互联网行业招聘增速处于较低水平,而“离职”人数却有所增加同比,其他行业的溢出人才涌入,直接导致的结果正如上述工业互联网营销部负责人所说“太复杂了”。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拉勾招聘上投递简历的热门领域为、软件服务、消费生活,与发布职位数量排名前三的领域一致,与领域基本一致。人员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持续的。
事实上,各大公司在冻结HC的同时,也在准备“替换”现有人员。互联网企业的留用和招人,已经从行业高成期时优先考虑规模、重金“抢人”,转变为如今精打细算每个员工的平均产值。
“大厂优秀人才的标准又提高了。”某大厂HR告诉海豚智库,2019年同样的职位,如果是名校毕业,有过大厂实习经历,简历很容易出圈。现在,你必须添加更多的项目经验。而且,薪资、工作强度、成长空间也可能不尽如人意。总之,对于求职者来说,互联网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比较优势正在慢慢消退,求职者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成本效益正在回归市场均值。
更令人郁闷的是,如今,包括清北大学等名校在内,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变成了“公务员”。
曾经充满梦想、活力、引领中国创新的互联网行业,似乎不再能够吸引年轻人,蒙上了一层暮色。
“裁员”伤害了谁?
最近被传裁员的哔哩哔哩、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在传言当天就登上了各个的热搜,随后又迅速销声匿迹。
以B站为例。据悉,B站直播部门将被裁员。哔哩哔哩目前拥有的广告、、增值服务和电商业务四大业务中,归属于直播的增值服务将被裁掉。2021年营收69亿元,约占全年营收的356%,同比增长8033是对哔哩哔哩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其营收增速超过总营收增速62%。
但直播的分享也让B站的成本大幅增加,损失加大。财报披露,B站2021年净亏损68亿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31亿元,同比增加119%。至于亏损扩大的原因,财报解释称,“B站第四季度运营成本较2020年同期增长62%,收入分成成本增长91%,主要原因是B站支付的收入分成”公司对直播主播和内容创作者的需求有所增加。”现场直播。这是典型的高收入、高成本业务。坊间传出裁员降本的传闻,这也符合“降本增效”的行业趋势。
哔哩哔哩CEO陈锐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代表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心声“过去我们在用户增长和收入增长之间分配70%到30%,其中用户增长占70%,收入增长占30%。今年的工作计划中,我们会调整分配比例,我们会进行50-50的分割,即50%的精力用于用户增长,50%的精力用于收入增长。”同时强调,B站控制支出“我们将50%用于用户增长,50%用于收入增长。所有花的都受到控制,提高了花的效率。”陈锐已明确表示,将在2022年实现全年非GAAP运营亏损率同比收窄,中期目标将在2024年实现非GAAP盈亏平衡。
传闻中的百度裁员包括搜索、、广告、短视频、Feed等部门。事实上,前期投入巨额但看不到任何收入的高科技企业,比如人工智能等,也可能面临裁员甚至裁员。
在人口红利结束、整个行业进入现有市场的时代,互联网业务的增长已经放缓。中概股仍处于中美监管冲突的最前沿。“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并未放松。互联网获得资本支持和输血也比前两年更加困难。面对低增长的股市和高昂的资金成本,无论是大型制造商还是初创公司,困境都是一样的。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增长”和“用户”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只要有用户,有增长,就有资本愿意支持你继续发展,大公司就会愿意收购你。因此,很多企业会不计成本地抢人,不断加大招聘规模,一切都是为了增长。
2022年,盈利将取代规模增长,成为行业最大主题。海豚智库质疑的企业的普遍反馈是,他们不太害怕创新。在之前的创新业务中,“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不能产生用户数据和收入的部门将在这一轮被砍掉”。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如今,各大厂商不知道该做什么新业务。他们只是“放下”,降低成本,让财务报告看起来不错,并小心翼翼地防止股价下跌。
与传统行业给外界留下的“公司越大,工作保障越好”的印象不同,各大互联网公司冻结HC、减少招聘、裁员的速度非常快。例如,京东旗下社区团购业务京喜拼拼在3月份进行了裁员。还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还将优化10名员工。
收入更高、摇树业务更稳定的大公司,应该勇敢地追寻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诗与远方”。但现在他们因为害怕亏损而“放下”,对创新业务的期望越来越高。投资少。如果没有人励创新,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创新。
“互联网裁员潮”伤害的不仅是从业者和大企业,还有整个国家的创新氛围。
今天互联网裁员,大厂躺平,伤害了谁?的这类话题的讲解就到此为止,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上海企业疫情裁员率相关内容,大家记得订阅收藏本站。
No Comment